洽舍村
导航: 首页 安徽 黄山市 徽州区 洽舍乡 洽舍村
洽舍村介绍
洽舍村
洽舍村位于黄山南麓,距黄山风景区25公里,为黄山市徽州区洽舍乡人民政府所在地,现有人口1820余人,共有14个村民小组,由原来的洽舍村、金下村合并而成。我村地貌以山地为主,环境优美,空气清新,森林覆盖率达70%,一年四季温和,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型,全年降水量约1500mm,主要降水集中在早春和梅雨季节,年平均气温15.2℃,年主要风向为东南风。我村地处丰乐库区,境内群山环抱、云雾缭绕、碧波荡漾、鸟语花香,山光水色犹如流动的山水画卷。205国道沿丰乐水库边缘穿境而过,是通往黄山的交通要道之一。 洽舍昔称三水汇聚之宝地。丰乐河、漕溪河、金下河在此交汇,向东南蜿蜒而下,注练水而入新安江。丰乐水库蓄水前,旧的洽舍村位于水库底部。村内房屋稠密,古树参天,土地肥沃,古风典雅,古宅、古亭(五角亭)、祠堂、社屋应有尽有。修建水库后,所有房屋全部拆除向后山移靠,良田全部淹没,大、小树木全部砍光,形成现在的村落格局。因该村地处水库上游,每到枯水季节,还可以约略看到原先道路的样子。 我村居民以蒋姓居多,据称源于杨村乡之蒋村。蒋村人多地少,且土质较差,所产难以自给。后来有人发现洽舍一带土地肥沃、林木丰茂,且无人居住,便陆续迁来安家落户。大家和睦相处,安居乐业,故将此地名为“洽舍”(“洽”为融洽、和睦之意,“舍”为居住之意)。也有人认为,洽舍原称下舍,因该村旧址地处谷底,村民日出上山劳作,日落下山歇息,故名下舍,与附近的上舍相对应。因音讹转称为洽舍。 洽舍地处青山绿水之中,冬无严寒,夏无酷暑,盛产茶叶、木竹、油茶、山苍籽,是黄山毛峰的主产区之一。当地人在高山上经营林茶,在低山丘陵地带种植玉米、大豆、芝麻,在沿河洼地种植水稻,长期过着与世无争、自给自足,悠哉游哉的生活。山民俗谚云:“脚踩一盆火,手捧苞芦馃,除了皇帝就是我。”正是这种山居生活情景和山民生活心态的真实写照! 由于地处黄山之阳,洽舍历史上曾是由南面登临黄山的必经之地,因此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、晚清翰林许承尧进出黄山时,都尝在此驻足留连,饮酒赋诗。这里还是太平、九华山一带山民、商客往返屯溪、歙县以至杭州的重要通道,同时又是善男信女赴九华进香礼佛的休歇之处。所以旧时洽舍栈道两旁客店如云。一般的脚夫、行客坐下来歇息,先喝一顿山泉水冲泡的黄山茶,再吃一点自带的干粮或当地人做的玉米馃,上路时还可以包上几个以备不时之需。山里人讲的是实惠,玉米馃既香又脆,价廉物美,是历史悠久、乡土气息浓郁的中式方便快餐。而富商大贾、达官贵人也有他们的去处,饮马丰乐河,饮酒上竹楼,山中市井繁华热闹的景象,可谓极一时之盛。 气也是不可小觑的呢!清朝末年,徽商衰落,洽舍村落亦逐步走向衰败,加上连年战乱,到建国前,当地人民生活十分困苦,甚至到了担茶换不上担米的程度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,丰乐水库建成蓄水,洽舍旧迹尽沉水底,文物古迹已渺不可寻了。但洽舍新村按照规划排列有序,一律徽派建筑。粉墙黛瓦,映衬在青山绿水之间,别有一番情趣。游人过此,无不驻足流连,把山村美景摄入镜头。 [全部]
洽舍村地区行政机构
洽舍村景点列表
洽舍村特产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