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东城村
导航: 首页 山东 青岛 即墨市 环秀街道 后东城村
后东城村介绍
后东城村
后东城村 村庄由来明朝永乐年间,汪先福祖先到此安居建村,继之迁来、吕、王、宫、于等姓搬来居住。村名的起源据说时在村南要建县城。因水源缺少,未能建成,因此命名为后东城村。 政区人口 该村位于即墨市城南部。距县城八里,居青烟公路与城阳公路交叉处,“绰号八里叉”。南临前东城村,北靠国家泊子村,东邻南庄村,两邻陡沟,庙头村。现隶属即墨市环秀街道办事处,全村辖区总面积101.6公顷。现均为农业、工业和商业居民用地。其中,耕地面积20.8公顷,工业用地29.59公顷。商业用地0.5公顷,居民用地26.47公顷。 本村交通便利,村西近靠烟青公路,村东靠环秀公路,二分之一丘陵,二分之一平原,南靠城南工业园,北面四公里是即墨市中心,是工业开发旅游经商的黄金地段。 2001年全村共有常住民423户,总人口1424人,人口自然增长率11%。现有吕、王、宫、于、李等21个姓氏,有满族14人,其他均为汉族。 经济发展1949年,农村经济总收入2万元,1978年17万元,2001年达到15253万元,人均4856元。第一、二、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0.31、57.97、41.72社会固定资产投入总额760万元,比6年前增长30倍。 后东城村是招商引资的黄金地带,1996年被镇评为工业先进村。97年被镇评为计划生育模范村,青岛市计划生育先进村。98年被市评为“五个好”先进党支部、社会主义文明村庄、治安安全村庄,青岛市农业普查先进单位,两次被市评为人口普查先进单位。2000年被市评为三级强村及经济三级强企,历年被评为先进党支部和双文明村庄等光荣称号。 第一产业方面,1949年后东城村有耕地1524亩。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、玉米、大豆等。粮食亩产100公斤,农业收入2万元。畜牧饲养业1.5万元。1950年实行了土地改革。1958年人民公式化后,可耕地调整为1600亩,1953年1月成立互助组。1955年办起3个初级社参加农户100户。1956年全村成立一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。全村农户全部入社,合作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,粮食亩产增加到170公斤。1976年1月22岁的青年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,他与村民同甘共苦、艰苦创业。82年以前村外欠4万元。经过努力都已还清。到1981年全村已有机井10眼,灌溉渠道2条,有效灌溉农田面积500亩,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50马力,粮食亩产130公斤,比建国初期增长了0.3倍,农业收入21万元,集体固定资产从1956年3万元增加到12万元。 1985年开始,由于该村地处离县城八里,交通方便,经济繁华,随着工业的发展,陆续建厂200多亩,被镇工业开发区征用土地86亩,商业用地25亩,修建学校用地10亩,扩建公路街道用地210亩村民建房83亩,随着耕地不断减少,第一产业连年萎缩,到1999年农业用地350亩,村民主要从事第二、三产业。 第二产业方面,1963年建立起第一个集体企业,东城档发厂,入厂职工40人,手工业加工,生产能力低下,年产值20万元,改革开放后,后东城村乘风破浪,阔步前进,1985年有原来一个集体企业转为2个集体企业,产值100万元。上缴村集体7万元,2001年产值8515万元,利税1084万元,职工417人,企业上缴村集体65万元。 改革开放后,后东城村大力发展经济,内资企业不断增加,现有企业13个,1999年引进韩国厂一个,厂名青岛大松玩具厂,现在增加内资企业6个,2000年被即墨市评为三级强企。 第三产业方面,1962年第四生产队搞起颜料加工,1965年村建磨坊一个,但发展极为缓慢,到1983年靠烟青公路建起饭店、商店、小五金等行业,占地面积75亩,各项建筑业、交通业、小手工业、服务业等行业在蓬勃发展,个体经营达到50多户、已成为后东城村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。 由于村的经济发展,村路交通要改变,为缓解运输压力,在1997年把村里街道拓宽,用沙石铺路,1999年10月用水泥硬化路面12100㎡,总投资487110元,全村拥有各种机动车辆64辆,其中:摩托车170辆,保障了交通运输的畅通无阻。 社会事业文化科技方面,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,后东城村群众科技文化落后,绝大部分适龄儿童不能入学及失学,青壮年文盲占青壮年人数的3%,新中国建立后,随着经济的发展,办学条件逐步改善,村民文化素质明显提高,现村(文化构成)文盲13人,小学479人,初中520人,高中201人,中专30人,大学3人。在1977年新建小学,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,建筑面积495㎡。在1995年村投资252646元,建立环秀小学,1997年成立幼儿园,建筑面积65㎡,有教室5间,可容纳幼儿30人。1994年全村突现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,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,到2001年为上,全村共有考入大中专院校的50人,村企业有大中专的技术管理人员中,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5人,初级专业技术职称的8人,2001年村有图书室1个藏书600册,订阅报纸15种,锣鼓队一个,在重大节日期间参加宣传,有村民活动室1个,有乒乓球、羽毛球、象棋等娱乐工具,门球场1处,专供老年人活动的场所,人口学校一个,本村运动员吕海滨在市级运动会上取得铅球铁饼单项第一名。在文化体育中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,提高了村民的素质。 医疗卫生方面,1949年前,全村没有诊所,村民有病无钱治的现象普遍,非常严重的霍乱、天花等传染病,经常爆发流行,婴儿死亡率非常高。1949年下半年起即墨县政府开始免费为村民预防接种各种疫苗,有效的控制了传染病的流行,1962年城关镇在本村设立诊所一个,医务人员3名,1967年村内设诊所1个,赤脚医生2名,2001年有卫生所2个,义务人员4名,村民医疗保健水平得到迅速提高,后东城村被评为办事处达标村庄。 人民生活方面,1949年,新中国建立,村民年人均占有粮食110公斤,大多数村民过着吃糠咽菜的生活,生活质量很差,人均收入不足27元,建国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,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,1956年全村人均口粮160公斤,人均收入100元。1978年人均粮食227公斤,人均纯收入130元,1982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,村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,2001年,人均收入4856元,户均存款达8000余元。随着经济的发展,村民住房条件也逐步改善。1949年村民住房多为土墙草屋结构,人均住房多为5平方米,1978年村民住房多为砖混结构,人均住房面积12平方米。2001年村民住房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,全村88户,住进了二层独院楼房,人均住房面积50平方米。2001年全村拥有机动车64辆,彩电450台,电话350部,电话普及率82%以上。 村庄建设方面,1949年村内街道不整齐,没有合理规划,1979年开始进行村庄建设规划,1991年后东城村有主干街道2条,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,1991年至2001年先后投资50万元用于改造村庄街道,共硬化整修水泥街道12100平方米,新建排水沟4750米,全村实现了绿化、美化、亮化、硬化和路通、水通、电通、讯通。使村庄整洁优美,为加快村庄城市化建设的步伐,房屋建筑标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二层独院楼房88处,平房521处,村民户户有房居住,创造了良好的环境。该村在村南及村东划出土地400余亩用于工业开发小区,属黄金地带,向国内外企业开放。 社会福利1992年开始,每年九、九老人节给老人发物资福利,1998年开始,考入大专院校的学生补发奖学金2000元,中专院校500元。1999年新任村主任吕锡伟负担村民“三年统筹款”第一年为80%,第二第三年全免。村解决五保户生活费及衣服被褥、医疗、生活等及困难户生活费、村有老人活动室1个,门球场一处,专为老人娱乐场所,1998年被镇评为双文明先进村庄。 [全部]
后东城村地区行政机构
后东城村景点列表
后东城村特产列表